任露泉:一生致力仿生学研究
任露泉:一生致力仿生学研究 时间:2025-04-05 12:42:05
DeepMind團隊開發出AlphaGo Google的DeepMind團隊開發的一種人工智慧演算法,似乎已經破解了一道難題,這問題在生物學界已經困擾了科學家好幾十年,甚至認為幾乎不可能解決,如今卻被人工智慧解開了。
祭典儀式繁多,都由世代傳承的達爾扈特(漢文意譯為「神聖的人」)來主持。直到二○一○年八月中旬,才能獨自在成陵附近停留了四天。
但是,不管有沒有受到特別的賜福,每個向神馬鞠躬致敬的人,在抬起頭來的時候,都是帶著歡欣的笑容。神馬由一位達爾扈特牽著,站立在長方形的白毛毯之上,身前的矮供桌也是長方形的,上面已經擺好了供品,還有青色的哈達。祭典的儀式當然比較簡單,但是,六十多年如一日,那心裡的敬畏與孺慕從來沒有改變。沒有任何計畫,只是每天七點從旅館出門,進到成陵,等待聆聽達爾扈特誦唸〈伊金桑〉之後,就退出大殿,出門去開始自己一人的步行漫遊,到了下午,再回來聽傍晚的〈伊金桑〉誦唸。可汗真正的長眠之地是在如今蒙古國肯特省境內,古稱不峏罕.合勒敦諸山中的三河發源之處。
二○一六年四月,我有幸受邀前往成陵,可以就近觀看春季大祭白蘇魯克祭典(也稱「馬祭」或「馬奶祭」)。在成陵有專人照看放養,平日也是自由自在地過日子,要到了大祭之時,才出來執行牠的尊貴的任務。台灣的魚類近3000多種,占全球約十分之一,而海洋生物約有1萬4000多種
由此可知,越南人並不喜歡中國強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名。在河內的宮殿中,使節受到隆重款待,嘉隆從他的手中恭敬地接過了鍍金銀製的「越南國王之印」。自古以來,中國和越南的關係可說是「剪不斷理還亂」。中國於1804年正月派出使節進入越南,得知這個消息的嘉隆帝喜出望外,派出象軍和士兵們到國境迎接使節。
畢竟,此時的越南已經統一了遠達印度支那半島最南端的土地,因此稱為「大南」倒也不為過。西元前207年,中國正處於秦帝國末年的混亂時期。
另外,若是南方的獨立政權擴大其勢力範圍的話,也會成為棘手的問題。史上第一個統一越南全境的阮福映即位為皇帝,並定年號為「嘉隆」。事實上,對中國歷代朝廷來說,用「表裡不一」這個成語來形容越南,恐怕是再貼切不過了,因為不知道越南人什麼時候又會舉兵造反。至於那些位在中國疆域外的國家,不管有沒有和它接壤,都是所謂的「夷」,只能屈膝奉承、討中國的歡心。
但這個使節團其實不是來自北京,而是從隔壁廣西省派出的按察使。就算是日本,也不是什麼「天皇」,而是「倭王」。儘管如此,在他們心裡面,其實還是不太情願低頭的。1838年,雖然宮廷內使用「大越」作為國號的簡稱,但「大越」這個國號,其實早在11世紀時的李朝就已經使用過了。
因此,對清帝國而言,當然不樂見有人使用「南越」這個國名,因為這會勾起不愉快的歷史回憶。雖然乍看之下,這是越南對中國的屈服,但他們究竟心服到什麼程度,大概只有上天才知道了。
對於中國來說,如此回覆是有原因的。然而,中國雖然承認嘉隆為國王,卻沒有答應他可以使用「南越」這個國名。
因為當時的越南和中國之間仍維持著朝貢關係,因此嘉隆帝將自己平定全境的消息向中國報告,並提出希望將國號定為「南越」的請求。大南國意味著「南方的大國」,字裡行間隱含「從中國所見的南方領域,皆為我所有」之意。同年2月,嘉隆定都於越南中部的順化,並於參拜祖廟時,將國號定為「越南」一事,向先人們報告。但說到底,中國還是掌控亞洲秩序的帝國,因此中國一聲令下說「國名就叫『越南』」,越南人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?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後,越方終於知道,原來問題出在中國朝廷裡的朝臣身上,他們對於越方想使用「南越」這個國名大為光火。」1802年10月,嘉隆帝讓使節帶上國書和貢物,送給這位兩廣總督。
另有一種說法是,中國朝廷曾做出「雖然不接受使用『南越』這個國名,那麼『越南』如何?」的表示,看來嘉隆是有掌握情資的。越方在對中國發出的正式文件上,雖然一律使用「越南」作為國名,但在和其他國家的外交文件上,卻都不自稱「越南」,而是擅自使用「大南國」這個國號,後來還愈加頻繁地使用。
從前,在還沒有「亞洲」這個概念時,中國就等於世界的中心,同時也是領導者。送走按察使一行人後,越方立刻派出使節到北京回禮。
中國曾征服並支配越南長達一千年之久,而在越南獨立後的九百年間,越南人不屈不撓的反抗活動,更是中國歷代朝廷必須面對的燙手山芋。同時,也象徵「稱霸南方領土」,讓自己看起來更為強大氣魄。
畢竟,在「華夷秩序」的世界裡,是絕對不能違逆中國的。當時,南方出現了一個反抗秦帝國的政權,這個政權的國名為「南越」,以廣州(過去稱「番禺」)為首都,統治著中國南方廣大的領土。「皇帝」或「陛下」之類的稱號只屬於中國,其他國家的領袖頂多是個「王」而已。這位僅是區區清帝國邊疆總督的官員,代表清廷命令嘉隆:「我國(清)既然已領有安南全土,汝等理應備妥國書與貢物,遣使入朝請封。
這個政權的實力不容小覷,即使是滅掉秦帝國的漢帝國,也為之困擾不已。文:小倉貞男 「越南」之名的由來 「越南」(VIETNAM)這個國名,並不是越南自己取的,而是中國為首次統一這個國度的王朝──「阮朝」所取的名字。
然而對方雖然收下了禮物,卻沒有做出任何回應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形呢?事實上,在嘉隆帝的繼承人——阮王朝第二位君主明命帝時,就已無法滿足於中國所給予的「越南」國名,而自稱為「大越南國」。
中國雖然屢次想要重新掌控越南,但總是被對方以巧妙的戰術擊退,損失慘重。最後的結果是,清帝國選擇無視嘉隆帝的請求。
嘉隆向中國報告自己統一全國的消息以及希望使用的國名時,他交涉的對象是管轄範圍與越南國境相鄰的兩廣(廣東、廣西省)總督。儘管如此,每當戰事結束之後,越南仍會立刻向中國納貢,藉此獲得如「安南王」等象徵南國之王的封號。這個政權又稱為「趙朝」,一般咸認此即為越南歷史的源頭。當時,越南還沒有權力替自己的國家命名。
但是,對於嘉隆帝成立的新政權來說,當然會執著過去的歷史,因此不難想像,他們為了對海內、外宣傳其獨立的消息,一定會重新搬出「南越」這個國名來使用。從越南的角度來看,既然付出了慘痛的犧牲,才終於從中國無理的侵略中贏得獨立,那麼膝蓋軟一點、諂媚一下也是在所難免的。
自號「大南」 接下來發生的事,可以體現出越南民族的反抗性格。如果因為這起事件引起兩國的糾紛,可謂得不償失,於是嘉隆逼不得已,只好重新遣使請封,這次提出的國號為「越南」。
中國絕對不會認可越南的國王使用「帝」的稱號。因此,未免一般人混淆,遂又進一步地改成「大南國」。